日前,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资料图片)
收治了一名新冠感染恢复后
突发疾病的年轻人。
这是一位身高体壮的30岁消防员,素来体健无任何基础疾病,一个月前感染新冠病毒,恢复很快。觉得已经“阳康”一个月了,便恢复了体能训练,没想到却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所幸经AED及时除颤恢复了心律,紧急送入医院急诊,经积极治疗后目前恢复较好。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新冠感染人数明显下降,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各类医疗问题逐步显现了出来。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在这个新阶段中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
一方面,新冠感染可能使原本心血管疾病老病人的病情加重,而年轻人也有发生新冠后心肌炎的风险;另一方面,临床专科医生也注意到转阴后有许多“阳康”患者仍感觉心慌、胸闷、呼吸不畅和运动耐量减退等不适症状,担心是否存在新冠后遗症或新冠后心肌炎的情况。
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在葛均波院士、霍勇主任、徐亚伟主任的指导下,全面查阅已有资料,并与海内外专家多次共同讨论,迅速制订《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并由上海十院心血管内科张毅副教授、赵逸凡博士、庄剑辉博士等作为主要执笔人。
围绕新冠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伤这一中心议题,共识聚焦三大临床话题,分别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损伤”“新冠病毒感染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的其他心血管系统相关问题”,在系统查阅整理目前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与诊疗经验基础上,就临床医生最为关注、与患者治疗康复关系最为密切的11个核心问题作了详细解读,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新冠流行期间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
新冠病毒通过ACE2受体入侵人体细胞,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相关受体较为密集的心血管系统更是深受影响,不仅有心血管方面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老年人易出现并发症、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一些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遭遇新冠引起的“心”问题。除了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消防员这样的极端案例,临床中更多见的是新冠康复后始终觉得“心脏不舒服”,稍一活动心跳就显著加快,还伴随胸闷、气急等表现。无基础疾病者尚且有“心肌炎”焦虑,遑论原本就有“三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
对此,徐亚伟指出,遭遇新冠后心脏不适的人群可采用“三步走”策略——
首先,应由专科医生评估,接受心脏健康“三联”检查,即心电图、心脏超声与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通过“三联”检查可以对心脏的结构、功能等作初步的评估;
若“三联”检查出现异常,则需走第二步,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不同于心脏超声与CT,磁共振不是简单的形态学检查,而是可以评价心肌的代谢功能,从而更精准地判断新冠感染后心肌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前两步就能明确心脏的健康状况,但有少数人病情较为复杂,需要走第三步心肌活检,通过穿刺后病理检测来做最终的判定。
徐亚伟表示
新冠感染后出现心脏不适的人群,既不应给自己随便戴上心肌炎的“帽子”,整日陷于焦虑和恐惧中,也不能对相关症状和体征等闲视之、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接受专科医生的诊疗,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所列,逐项排查、分类施策、精准治疗。对于已确诊并发/伴发心血管疾病的新冠患者,共识亦分门别类地给出了精确治疗建议。
未来,这部共识将根据新冠防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更新升级,从而为相关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安全的医学干预。
关键词: